2016年第一届国际母胎医学高峰论坛第二日精彩报道
电话:传真:
联系人:Email:
会议地点:
联系地址:
会议时间:2016/10/17 0:00:00 至 2016/10/17 0:00:00
2016年第一届国际母胎医学高峰论坛进入第二天,今天的大会包括了胎儿医学、产科ICU、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围产护理学科建设与发展热点、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等几方面的专题内容。以下为大会的精彩内容荟萃。
胎儿医学专题
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生殖遗传科徐晨明主任为与会嘉宾介绍了预防出生缺陷的植入前遗传诊断种类、方法,并介绍了目前医院在PGS/PGD方面开展的工作,为在座的妇产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出生缺陷预防的新思路。
来自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外科的王俊教授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周祎教授分别就膈疝的新生儿诊疗及胎儿期宫内评估治疗方面进行了讲授,让我们了解面对一个膈疝胎儿该如何评估并给出咨询意见,为改善膈疝胎儿的预后提供更好的帮助。
神经系统疾病在胎儿期也并不少见,我们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放射科朱铭教授级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外科李昊主任就胎儿磁共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出生后的儿科干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早产是产、儿科共同面临的一个难题,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新生儿专家刘志伟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早产儿产房处理的课程。他就早产儿断脐时间、温度维持、保护通气及吸氧等方面逐一讲解,让我们收获良多。
助产士规范化培训专题
华琳——助产中国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助产士在促进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科护士长华琳介绍了我国助产专业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分析了目前我国助产专业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为临床助产士培养和助产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沈莺——《产程中的自由体位》
坐着生、站着生、跪着生、趴着生、蹲着生……,在准妈妈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在助产士指导下选择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待产、分娩、“想怎么生就怎么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沈莺挑战传统的产时护理服务模式,倡导回归自然的自由体位分娩。课程从产房开展自由体位的实例着手为学员带来了先进的助产理念及视觉冲击,也将倡导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安全的产科宗旨做了进一步的诠释。
徐秉琨——产科ICU管理与个案分析
改善孕产妇健康是2000年联合国千年峰会时国际社会通过的8个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孕产妇死亡率是评判产科质量的重要标准,而危重孕产妇的抢救是其中尤为重要的环节。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ICU护理负责人徐秉琨有着多年危重孕产妇临床抢救护理及管理经验,此次的专题报告通过在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流程、管理、常规、技能培训及应急演练等方面的梳理为大家带来了新的思路。
仇静波——产程中的入量管理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是一个巨大的消耗过程,产时的热量、液体补充对产程进展和母婴结局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产程中的入量管理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尚无实践指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房助产师仇静波介绍了产程中入量补充的意义和目前国内外专家对产程中入量管理的主要观点,对产程观察及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李红——床旁护理与质量控制
床旁护理是产科母婴同室的特殊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满足围产期母婴及其家庭需求。保障母婴安全是床旁护理的重中之重,质量控制是母婴同室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李红结合目前产科护理现状,介绍了床旁护理新模式,并与学员分享了床旁护理的概念、组织架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朱玮——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管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危害极大,如果妊娠糖尿病患者及早确诊并得到良好治疗管理,母婴预后将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护士长朱玮从护理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孕期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和产后管理。
赵敏慧——《早产儿护理管理》
早产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特殊的照护和健康教育指导。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护理部副主任赵敏慧有着多年的早产儿照护经验,其带领的新生儿专科护理团队通过袋鼠式护理、微信平台、床旁护理、品管圈等多种形式加强了早产儿照护,有效改善了早产儿的远期预后。
杨晓敏——母乳喂养评估与个案分析
母乳喂养对新生儿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产科护士在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母婴同室护士长杨晓敏作为IBCLC,多年来在孕产母乳喂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的授课着重介绍了母乳喂养的评估方法,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母乳喂养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健康指导方法。
更多精彩内容花絮
声明:本文为中国妇产科在线原创文章转载
留言板